010-57703849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探讨学前教育发展新路向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探讨学前教育发展新路向

发布时间:2024-03-20 来源: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

编者荐语:


近期,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会长程淮教授、副会长朱继文教授等幼教一线的学者专家就今年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学前教育发展新路向进行探讨,为我们指明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全国两会3月11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CEO周源看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

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从中感悟: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那么在学前阶段,我们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什么样的基础,人工智能怎样助力学前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的人才观有什么变化?深化“双减”,我们应该怎么做?发展数字教育,我们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技术素养等等。人大幼儿教育公众号请幼教一线的学者专家们对此进行探讨。

一、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CEO周源看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

提问:在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您觉得什么是人才?这种人才观对当下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结合“双减”现状,请您谈谈幼儿教育当下如何发展?


01

发展学前创新教育 

为新质生产力奠基

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会长程淮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大的热点和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靠创新,创新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特别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新人才观。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千千万万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更要培养一大批能够取得前沿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的拔尖创新人才。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也迫使我们几乎要重新定义人才。

众所周知,ChatGPT几乎学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知识,它是一个全知全能的“通才”。面对ChatGPT,那些以知识服务为生的职业如教师、律师、医生、记者、程序员等“知识分子”可能将面临失业的窘境。培根的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可能已经过时,因为能够创造知识的力量才更有力量!

既然智能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帮助你思考并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要问,ChatGPT是不是“人才”?也许我们会创造一个新词,称呼智能机器人ChatGPT们是“器才”;而我们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才不会被“器才”们淘汰?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代,人口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把孩子培养成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让他们有能力去创造那些智能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成为能够轻松使用和驾驭人工智能、既能创造人类的新文明,又能度过幸福人生的创新人才,这就是我们应对智能时代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代人才观!而以掌握知识为目的,以刷题、内卷,把孩子训练成考试机器的行为,就如同用昨天的旧地图为明天的孩子导航一样,是没有未来的。只有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才能拥有未来;拔尖创新人才,才是国之栋梁,时代的宠儿。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们认为,在践行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代,我国的创新教育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创新教育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个体及家庭发展、获得幸福的刚性需求。我们不仅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更要解决自主创新的“卡脑子”的教育问题,我国对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

创新教育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教育、人才、科技三大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49年)、完成民族复兴大业的迫切需要;是自主培养、着力造就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学前创新教育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怀进鹏部长强调,“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要在不同学段中实现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作为国民教育序列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奠基工程。研究发现,幼儿期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敏感期或最佳发展期。学前创新教育是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先导工程,是从人力资源的源头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保护、启迪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是把握了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命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培养创新人才要从幼儿抓起。

大力发展学前创新教育不仅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我国关于学前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现,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在学习掌握创新方法的基础上,4-6岁的幼儿也能激发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

2020年3月,在全球抗疫最严峻的时刻,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发起了“我是防疫小卫士——幼儿抗疫创意作品征集活动”。面对病毒肆虐的那一刻,一位5岁11个月的小朋友“发明”了一种“善良药水”,当大家都要杀死病毒时,病毒喝了她的“善良药水”,就能变成对人类有益的益生菌,变害为宝,人类再也不会得新冠肺炎了。无独有偶,一位不到5岁的小朋友,为了解决新冠病毒到处传播疾病的问题,“发明”了“病毒旅馆”。她说,病毒跟我们一样,也是地球的一部分,所以我的病毒旅馆比人的身体更适合病毒生活和生小病毒。那里面有游乐场、餐厅、育儿室、卧室和洗澡间。人们可以把病毒旅馆做成吊坠,或胸针,或者背在包里,带在身上。带上病毒旅馆之后就不用戴口罩了,病毒自己就去旅馆生活了,疫情就没有了。儿童不是杀死病毒而是给病毒找一个合适的“家”——病毒旅馆:既能避免病毒的传播,又能给人们做装饰品,维持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其他生物共存的生态观点。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50年教育宣言》中的生态教育的核心要旨完全一致:教育本身必须完成从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以促进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病毒旅馆”的创意所体现的多元的价值观,与人类未来教育的愿景和方向竟如此吻合,令人惊叹!



《病毒旅馆》创意作者:姜懿珈 

 (系河北省大厂幸福泉紫藤园幼儿园幼儿)

此外,一些从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创意,也获得了国家专利。如既能灭蚊又能调控室温的“香水灭蚊空调”;如将机场的传送带移植到斑马线上,做成能让老人、孕妇、幼儿和残疾人安全自动过马路的“会移动的斑马线”;如能在老人摔倒后自动报警的“救生衣”等等。难能可贵的是,幼儿的这些异想天开的创意发明的背后是创新方法论的支撑——都是在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基金支持的创造性最优问题解决方法论——“巧思法”的引导下实现的。目前,在巧思法的培养下,已有20多名幼儿获得“宋庆龄儿童创意发明奖”,100余名幼儿的创意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500余名幼儿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小小会员”称号。创新教育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国际国内发明展会上荣获150余个奖项及“最佳国际青少年发明奖”。在学前儿童创新教育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幼儿创新教育的成果曾得到十届人大常委会顾秀莲副委员长等国家领导的视察、赞誉、工作批示和中央媒体的多次报道。实践证明,学前创新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可行。

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力发展学前创新教育,是学前教育主动服务于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后备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需求,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为和使命担当。发展学前创新教育需要一大批有情怀、有见识,既掌握创新人才教育技能、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双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幼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正如计算机刚刚问世时,对掌握计算机人才的强大市场需求一样)。需要将学前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密切结合,需要 “全国学前创新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创新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拥有“双技能”的幼教人才将是学前教育行业最抢手的人才。我们期待,学前创新教育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02

以“新”为始  铸魂育人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 朱继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怀进鹏部长表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可见,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牢不可破的质量变关系。如何从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呢?幼儿教育大有可为。

新的认识:万紫千红都是春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在诸多要素中,人的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对“人”有新的认识。幼儿园阶段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土”阶段,那么对此阶段人才认识要具有普遍性和鼓励性,才能让人有内驱发展的积极性,以及突破自我的创造性。

在幼儿园的实践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人才强国的思想认识,为人才提供破土而出的环境,相信每名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为欣赏儿童的独一无二,所以让孩子的独一无二来引领幼儿教育的蓬勃发展。幼儿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者,更是欣赏幼儿创新思维、鼓励幼儿创新萌芽的人。例如,幼儿形容下雨为“水幕”、“水帘”等值得肯定,但是幼儿说出“像水箭齐发落地”更需要激励,因为他看到了雨落地的力量。

新的支持:唯有源头活水来

离开人的创造,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在幼儿阶段,教育需要站在终身培养人的角度蓄势赋能,培育人才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幼儿是外界环境的积极探索者,任何奇特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教育者要注重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冒险性和挑战性,还要给幼儿选择的自由。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我们都要知道,游戏中的儿童是最自由和安全的,正因为如此,自由游戏成为创造性孵化的温床。目前存在着不完美的现状,例如,孩子们没有“玩与不玩”的自由选择,游戏成了孩子的区域作业,成了枯燥的功课;评价儿童绘画时以完整不完整、评价儿童成长时以能力目标达到没达到、评价儿童游戏时以坚持没坚持……以成人的主观判断绑架着孩子的创新思维。教育需要走出“成人化”的思维误区,把自由游戏的机会、把创新的自由还给儿童。

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这才是幼儿拥有创新的兴趣和精神的源头。

新的突破:远飞者当换其新羽

从“四有”好老师到“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专业化”的教师素养内涵不断具体、明晰,相信“创新”是新时代人民教师育人使命的关键一环。

新,具有推陈出新、破旧立新之意,这一切都建立在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质疑和反思。幼儿创新萌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最容易产生。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包含吃饭、穿衣、洗手、午睡、运动、游戏等,有时看似孩子的问题但充满着教育的智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发现儿童创新的意识,是否有能力发掘出生活环节潜在的创新内容,是否能够把握教育契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我们要怎样对待孩子的生活呢?例如,洗手的时候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水?教师会怎样与儿童交流互动呢?吃完水果的小手、吃完鸡翅的小手用的洗手液多少一样吗?……把纸巾沾水变成湿纸巾擦嘴是常发生的事情,假如我们认为这是孩子不遵守常规要求,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一味地用约束、要求和命令的方式,那我们可能失去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机会,这样儿童的创新思维也会扼杀于萌芽中。

蒙特梭利曾言,儿童是成人之师,新的时代更需要俯身向儿童学习,如:在散步时,和幼儿一起感受和观察不同时间影子长短的变化;操场上,和幼儿一起沉浸于小花和小草随风摇曳的舞姿;饲养角,和幼儿一起轻声呼唤小蜗牛醒来进食……教学相长,唯有教育者突破思维的拘囿才能当生产力的助推者。

新的融合:喜新不厌旧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科技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科技的迅猛发展让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人要敏感地捕捉此变化,迎接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例如,比ChatGPT带给人的震惊更厉害的OpenAI公司研发出来“特别会做视频”的Sora,那么AI带给我们启示,就是人的独特性需要在智慧、思维、创意等方面体现。

人工智能在助力幼儿发展方面体现在方方面面:与机器人互动式问答寻找需要的方法,呼叫小爱选择喜欢的歌曲,运用直播平台介绍自己的幼儿园,通过网路与外国的小朋友共上一节教育活动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增强儿童的学习体验,让孩子们以有趣且互动的方式探索未知的世界。科技会拓展幼儿视野,也会让他们站在世界前沿思考问题。另外,传统STEAM 教育结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领域,旨在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真实情景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践和探索活动。

创新型发展趋势表现出的内容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有融合的思想认知,也映射出创新需要抱有全面、包容、多元。

总之,人才的培养、要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使命在肩,需要我们从“新”出发,育才培土,不负时代嘱托。

 

03

重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

     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 柯小卫


我认为,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应当从幼儿教育的独特价值、功能,即“基础性”说起。谁也不能否认,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发展的基础性质,其中包含着两个意义:一是幼儿的成长是不断适应环境,发展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的,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自主。二是“教”与“育”的过程,前者是说幼儿的动作、技能、语言、审美、价值判断与各项知识是需要成人家长或环境“教”的,尽管有的幼儿具有“无教自通”的“天赋”,然而仅凭一己之力却无法走得更远。后者强调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如同“育苗”一般,既不能“随其自然”“失教放纵”,也不能“主观意志”“拔苗助长”。说到底,幼儿的成长的过程,不能离开环境,其中包括成人、自然、家庭、社会、学校及幼儿园。因此,当我有一次看到某位学者说道“幼儿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幼儿”,我的脑子里很快跳出来一个问题:“那么,幼儿成长与幼儿的逻辑起点又是什么呢?”结合这几年我接触并参加了一些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方面的学术活动,了解到一个基本事实,有许多证据显示,一些特殊儿童的病因,如自闭症、孤独症等形成原因是包括基因、染色体等方面生理原因所造致,而非幼儿自己所能主宰、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任何抛开环境过分强调幼儿“天赋”的观点、说法并不准确。

“环境”是决定幼儿发展主要因素;而满足幼儿需要,引起幼儿兴趣是“以幼儿为中心”现代教育观念的体现。随着幼儿年龄、能力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经验的丰富,其需要与兴趣也在日益增长,如何使这些“需要”“兴趣”始终沿着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方向有序增长、发展,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无序蔓延、滋长,这就是幼儿园环境与自然、自由生长环境之间的区别所在。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写得很清楚:“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并且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10年后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幼儿教育过程表述:“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幼儿年龄和成长规律,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结合近些年学前教育界对于“游戏”功能的强调,以至于到了衡量幼儿园教学“评判标准”的地步,甚至通过行政系统“硬性规定”,其中还与玩教具销售深度捆绑,这样未经试验,又不考虑大多数幼儿园教学组织系统现状,并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划一性”改革并不符合学前教育与幼儿园教学的实际,也与广大家庭家长对于幼儿在园活动于学习习惯养成、认知能力提高,以便顺利进入小学的期待、要求相距甚远。

事实上,幼儿园的价值、功能并不仅体现在幼儿“天性”释放、活动力增强、“个性”形成等方面,更体现在幼儿的身体、习惯、智力、技能与秩序性、社会性、认知与学习兴趣及初步能力、习惯等方面,要完成这些目标、任务,仅仅“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排斥其他学习内容、形式;仅仅以观察“个性”、发现“兴趣”来否定“集体教学”与教师的作用;同时,将“研究”“课题”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指标,从而使幼儿园的关注点并不在于幼儿成长、发展与能力、素质提高方面,而在于对于幼儿及其活动的观察与研究了,言必提卢梭、蒙台梭利,将“儿童天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殊不知儿童是具体的生命,其本身成长、发展的力量来自于环境。幼儿园应是支持、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环境,而不能以“观察儿童”为名验证某种教育学说、宣扬某种教育主张为目的。

中国学前教育与幼儿园发展与西方学前教育、幼儿园的很大区别,在于中国幼儿教育强调包括“做人”目标与道德、审美、智力、经验等“学习力”在内的“基础性”,而仅靠“以儿童兴趣”与“游戏”基本活动的教学观念、方式恐怕是不够的。幼儿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一些识字的能力与需要,幼儿园教学却“视而不见”,以避“小学化”之嫌。这是“以儿童为本”吗?我觉得,对于这些问题,应该是可以拿出科学的标准、范围,而不应笼统地“一刀切”禁止!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收起>

cq145_33.png

中幼联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