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7703849

首页 > 新闻动态 > 程淮:AI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哲学?——打开儿童未来幸福之门的密码

程淮:AI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哲学?——打开儿童未来幸福之门的密码

发布时间:2024-05-31 来源:程淮幼教思想研究室

六年来,程淮教授每年都会在六一为小朋友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也包含了作为一位教育家对创新教育的哲思,对教育方向的探索,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引领。在AI飞速发展,未来有可能替代人类大部分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大变局下,我们的孩子是否还有未来?请点击下文,打开儿童未来幸福之门的密码。


2024年的六一儿童节与往年一样,到处充满欢乐,充满爱,充满希望和梦想。在这欢歌笑语的海洋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合影.jpg

孩子们与作者欢度六一儿童节


前几日刚刚上市的GPT-4o,是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的完全免费的全能大模型。它会听会看会说,不仅能秒回你的问题,还善解人意,能够瞬间理解你的感情表达,会主动与你沟通、调节你的情绪,几乎是一个能够帮你解决问题的真实的“自然人”。有人惊呼,GPT不仅智商超群,而且已经拥有“情商”了。原以为软件程序员将被淘汰,“提示词”工程师时代即将到来,但面对已能主动向你提问、帮助你解决问题的GPT-4o,或许已经过时了。而且GPT5或者更加先进的前沿模型也即将发布……


新.jpg


以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诞生是划时代的。它将人类的文明史一分为二,被划分为GPT前的时代和后GPT时代。与人类以往的科技文明进步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结合,不仅能够代替人类大部分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且一旦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能,即越过“奇点”后,谁又能保证智能机器不会掌控原本由人类掌控的世界呢?。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对现代教育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常说,儿童是我们的未来。然而,如果我们仍然像培养我们自己那样教育下一代,我们的孩子们是没有未来的!正如我们让孩子拿着一张旧地图,为他的未来导航一样,不可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可以想象,再过10年或者20年,当我们的孩子步入社会、走向职场时,抬头望去,可能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已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我们的孩子究竟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究竟在哪里?!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这样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 是 谁 ?


  “我是谁?”——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人工智能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定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区别于AI的最大特质究竟是什么?每一个新生命,都承载着人类数百万年生物进化所拥有的自主意识和自由意志;拥有各自的人生目标或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人类拥有高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特别是从0到1的创新能力;拥有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世界;拥有追求幸福的本能和强大的创新实践能力。而运行在电子设备上的AI,尽管可以模拟人类的某些情感反应和决策过程,但目前并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与触及心灵的交互能力。虽然AI的知识储备和智商可以超过人类个体、在特定领域表现出一定的创造力,但通常受限于人类设定的参数、规则或算法。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儿童区别于AI并超越AI、具有人类特质的那些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好世界而不是仅仅是改变世界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


我 从 哪 里 来 ?


 “我从哪里来?”——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实际上是人作为一个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需要知晓和传承的人类的基础文明。在基础教育阶段虽然有许多学科,但通常可概括为三大板块,须要孩子们真正弄懂三大问题:

人本身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

宇宙及大自然是如何运行的;

社会及国家是如何运转的等等。

 本质上就是要学习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基本原理。可能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弄懂这几个问题。好在借助AI,了解这些知识已变得易如反掌。


要 到 哪 里 去 ?


 “要到哪里去?”——需要回答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在后GPT时代,人类将向何处去?其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而教育本质上作为延续物种生命、传承文明的活动,其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让他们从容不迫地迎接无法准备的未来?这都是教育哲学——关于教育的最基本的观念和方法论的学问需要回答的问题。教育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灵魂。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在《教育哲学导论》中写道:“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而任何真正的教育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需要捕捉时代精神,站在新技术革命和儿童发展的前沿,来构建AI时代的教育哲学。而这个时代精神依然是“幸福”。在AI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哲学?才能打开儿童未来幸福之门的密码?


以“幸福”为核心价值的教育哲学


 以“幸福”为核心价值的教育哲学。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渴望幸福、追求幸福、获得幸福,是人类心灵深处的需求。这里的“幸福”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富裕,更是指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满足。幸福人生须始于幸福童年。然而,幸福不会从天降,要靠自己去创造。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的童年不是成人对孩子们的恩赐,不是培育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在使儿童享有幸福童年的同时,更要着力培养儿童未来创造幸福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幸福能力不仅是每个儿童发展的权利,是为国家构筑未来竞争力,也是每个儿童获得人生幸福、实现生命价值的必要条件。童年的核心价值是为培养儿童未来创造幸福的能力奠定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的人!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以“幸福”为核心价值的教育哲学。而它的方法论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庸智慧。这种教育哲学强调的是一种平衡,一种中庸之道,它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寻求动态的恰到好处,做到心智和谐、身心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培养儿童创造幸福能力的教育过程中,须运用中庸智慧处理好七大关系,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七大教育哲学理念。


一、教育思想:既要“有教无类”,又要“因人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无与伦比的,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学习,去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梦想。因此,我们的教育既要“有教无类(教育的公平)”,又要“因人施教(公平的教育)”。而人工智能恰恰为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提供了可能,也为公平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机会。


二、发展目标:合格+特长

AI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是既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合格),更要鼓励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特长)。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全面发展是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平庸,而是要做一个拥有健康的体魄、创造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能够融入社会的人;而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也不意味着偏颇,而是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尽早地明确人生的目标和使命,培养自己的专长,即成为某个领域非常出众的专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非你莫属。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才能达到最终的幸福目标。


三、教育方法: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压苗阻长”

在教育方法上,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压苗阻长”。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从容地跨过一个个成长的里程碑。


四、成才策略:不争“第一”,创造“唯一”

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他们不必处处去争“第一”,但可以去创造“唯一”。争“第一”是别人制定了规则,你去争一个名次,俗称“卷”。而创造“唯一”,是从0到1的突破。你是规则的制定者,在一定的时期内,你既是唯一也会是第一。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差异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全知全能的AI对于孩子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们将有机会去做超越AI的更有意义、更有创造性的事情。要让从0到1不仅成为一种能力,成为一种习惯,更要成为一种人格特质。这样,未来的屠呦呦和马斯克们才能不断涌现。


五、教育思维:既要反思、又要前思,更要巧思

全面的教育思维应该是“三思”而行。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反思”,让他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尽管是“马后炮”和“事后诸葛亮”);我们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前思”,让他们学会未雨绸缪,为未来做好准备;我们更要孩子们学习“巧思”,让他们学会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辨别和轻松驾驭AI为我们提供的信息和建议,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孩子的童年时代,一定要有“哇”时刻!一定要有创造的灵感体验!一定要体验顿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心灵激荡和快乐!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思考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发现问题,为了预见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是不用解决问题,是让问题不再发生!这样,他们才能超越AI,成为世界的主人。


六、教育评估:“成长指数”和“幸福指数”一个都不能少

在发展评估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指数”,如体格、体质、体能等生长发育和智力及创造力等,我们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幸福指数”,如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和智力的成长,更是情感和心灵的成长。


七、教育结果:既要“赢在起点”又要“胜在终点”

最后,我们期望的教育结果应该是让孩子们从“赢在起点”到“胜在终点”。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只会刷题、考试,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的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是不靠谱的。因为AI可能早已成为那个“好工作”的替代者。需要培养孩子们的仁爱之心、敏锐的洞察力、超强的创造力、丰富的表达力、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富有使命情怀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既要赢在起点,又要胜在终点。而所谓赢或胜的最终标准就是幸福。

太极图.jpg

处理好上述七大关系的教育哲学的方法论便是中庸智慧,都是“既要……又要……”,力求“鱼和熊掌兼得”。它不是剑走偏锋,而是强调适度、恰当地解决当下各种教育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而一切教育乱象,都是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哲学。只有运用科学的教育哲学指引,我们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亲爱的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在AI时代需要的教育哲学。诚然,教育哲学的变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们打开通往未来幸福之门的密码。共同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教育变革,创造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教授签名.png



写于202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

收起>

cq145_33.png

中幼联官方微信